(资料图片)
诗人、翻译家树才。 本报记者 王十梅 摄
诗人、翻译家、文学博士树才是青海以及青海湖诗歌节的“常客”了,他笑称:“来青海的次数已经数不过来了”。对青海,他有着宛如第二个故乡般的感情,青海的美食、美景以及友人们,都是他心底最深的惦念。
树才既是一名诗人,也是一名翻译家,他的生命里随处可见诗歌的身影。从2007年至今,青海湖诗歌节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树才只缺席过一届,可以说树才见证了青海湖诗歌节的发展历程。直到今天,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在2007年时,青海湖诗歌节便倡导要在青海找到一个全人类诗歌共同的主题:那便是热爱自然、关注自然。今年,青海湖诗歌节的主题是“在全球生态语境下的诗歌写作和诗人的价值立场”。这在他看来,其实与首届青海湖诗歌节的诗歌宣言是一脉相承、前后呼应的。
“在当下,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类似乎有了可以拿捏自然的错觉,但实际上人类只是生活在自然中的一部分,是被自然生育和养育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是诗人永恒的主题。希望可以通过本届诗歌节,唤起更多的人思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树才说。
在青海湖诗歌节上,诗人们互相交流,彼此学习。“每个参加过青海湖诗歌节的诗人,都在这里搭建了一个诗歌交流的平台,也让彼此感受到了诗歌交流的氛围。通过这个平台,实际上是将中国当代诗歌展示给国际,也把国际上对诗歌感兴趣,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诗人邀请过来,让大家在这里相遇,在这里进行思想的碰撞,最终形成诗歌或其他文章。通过青海湖诗歌节,诗人们在青海得到了一份滋养,有了新的成长。”树才说。
树才认为,一个人能成为一名诗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语言的运用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妙程度。诗人对语言越有创造力、越有想象力,那么他对母语的贡献就越大。而对母语的贡献,在树才看来也正是一个诗人的价值所在。
青海湖诗歌节不仅是诗人畅谈诗歌的盛宴,也是翻译家学习、交流的好平台。“我觉得,翻译也是青海湖诗歌节的一大亮点。”树才说。从2007年至今,几乎每届诗歌节都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前来参会。他们说着不一样的语言,却为了同一个目的相聚在一起。“我们的国家要真正和世界融合在一起,翻译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文学亦然。所谓的世界文学,它的概念实际上是翻译文学。通过翻译,可以缩短世界的距离。青海湖诗歌节上,各国诗人欢聚一堂,不仅孵化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通过彼此学习和翻译,将中国的文化传递到了世界各地。”树才说。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上一篇: 诗歌爱好者的盛宴_环球速读
下一篇:最后一页
诗人、翻译家树才。本报记者王十梅摄诗人、翻译家、文学博士树才是青海
朗诵现场座无虚席。本报记者尹耀增摄诗人特列吾别尔得·哈那别克朗诵。
道路救援。紧急出警。解救受困群众。查看商户信息。清除道路积雪。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