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经济 >
  • 能人“雁归来”变身致富领头雁

    2023-08-14 16:44:17 来源: 青海羚网

蒲常廷在鸡舍查看。

“走,柴火鸡约起……”约上三五好友,让店家提前一小时炒鸡,等好友们到店时,鸡肉软烂可口,味道恰到好处。


【资料图】

这几年,柴火鸡成为青海人舌尖上的美味,让分散在省内的柴火鸡店赚了一笔,也让不少养鸡人鼓起了腰包。

说到养鸡,就不得不说说养鸡30年的“行业状元”蒲常廷。

他养的鸡供不应求

8月3日,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崖头村的湟中常绿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门口,工作人员忙着将鸡舍里的鸡装上货车。

“我们的鸡在整个柴火鸡餐饮业供不应求,主要销往青海各地的柴火鸡店,如西宁、平安、湟源、互助等地。”说到自己养的鸡,蒲常廷说,合作社不仅销售肉鸡,还销售鸡苗,今年的销量预计能达到肉鸡50万只、鸡苗20万只。

蒲常廷介绍,目前,合作社有鸡舍14栋,面积8120平方米。合作社在慢慢引进智能化的鸡舍,先后获得市级示范社、省级示范社、供销系统国家级示范社、西宁市科技型企业、青海省科技型企业、西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湟中区扶贫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养鸡18年后返乡创业

蒲常廷的30年养鸡之路并不易。蒲常廷是湟中区共和镇上直沟村人,1991年从青海大学机械系毕业。

“当时机械行业不景气,在青海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又去了江苏常州的柴油机厂。后来,一家养鸡企业的老板让我过去跟他一起养鸡。”蒲常廷说,因为他是机械系毕业,公司安排他管理饲料设备。

就这样,蒲常廷与养鸡结下了不解之缘。蒲常廷整天看着专家们研究鸡饲料,后来也参与其中,逐渐成了一名养鸡能人,还晋升为公司饲料部经理。

离乡10多年,蒲常廷一直有回青海的打算。“当时,我和妻子都在江苏,我的年纯收入达到了40万元,攒了200多万元后,我们决定回乡创业。”蒲常廷清楚地记得,那是2012年,他背着包到处寻找养鸡的场地。

蒲常廷说,要做养殖企业,选址必须接近原料地,也要接近消费市场,他最后将养鸡地址选在了距离西宁市较近的李家山镇崖头村。

从零做起困难重重

养了10多年的鸡,初回青海,蒲常廷信心满满。创业初期,他投资200余万元,建好鸡舍,养了5000只鸡。没想到,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我按照江苏的养鸡方式养鸡,没想到青海的高海拔气候并不适应江苏的养鸡方式,不少鸡因肺心病死亡。”蒲常廷说,那之后的4年时间,他一直研究如何在高原养鸡。

听说蒲常廷的难处后,原湟中县科技局的技术人员找到他,为他想办法解难题。在技术人员牵线下,省、市相关专家也一起参与研究。

2016年,蒲常廷终于攻克了难题。“在江苏养鸡,饲料配方需要高蛋白、低能量,而在高原养鸡,饲料需要低蛋白、高能量的配方。”蒲常廷说,给鸡打疫苗的时间,一天都不能错,这些都是他养鸡30年的经验所得。

带领1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蒲常廷养鸡成功后,免费培训农户,教授养鸡经验,不断培训员工,让员工成为养鸡能人的同时,不断提升他们的自身价值,还为湟中区的部分脱贫户免费培训养殖技术,免费上门指导,以低于市场价给他们销售鸡苗……

来自互助土族自治县的陶得花在合作社工作了9年,起初她只是给员工做饭,后来她也开始学习养鸡技术,如今已是合作社的得力干将。“我的工资从2000多元涨到了5600元,合作社还给我们缴纳了社保呢。”陶得花说。

截至目前,蒲常廷带动全省各地1000多户农民加入到养鸡行业中,推动了青海养鸡业的发展。其间,蒲常廷获得由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颁发的2021年度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

蒲常廷说:“我们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朝智能化、自动化养殖方向发展,加快推动肉鸡养殖的高端化、规范化,实现产业化经营,同时做好粪污综合利用,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发展养殖业,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