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霍去病,愿同李白共饮、与杜甫为友,欣赏《论语》,但《史记》是心中的“特别”……谈起中国的古典世界,美国知名汉学家倪豪士的语气里有种如见故人的亲切与熟稔。
这位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荣休教授再过数月就将迎来八十岁寿辰,他沉浸于汉学六十载,精研唐代文学,并从1989年起主持《史记》英译,笔耕不辍。
这是8月8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拍摄的美国知名汉学家倪豪士。新华社记者 徐剑梅 摄
(资料图片)
《史记》的完整译介是英语汉学史一大盛事。这部史学巨著,全书130篇,汉字52万余字,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3000多年中国历史。太史公如椽巨笔雄深雅健,云龙雾豹——译事之难、所涉之繁,可想而知。
倪豪士告诉新华社记者,截至目前,《史记》已译介106篇。他和团队正在继续翻译八书、十表,及世家中尚未译讫的数篇,每周开一次会讨论进展。每卷所涉翻译工作完成后,还需约一年时间统稿编辑。译作完稿时间不能确定,他期望未来三到五年能够译完。
翻译中,倪豪士和他的团队不追求英语读者阅读体验的流畅无碍,而力求准确,不惜在译文中频繁夹杂中文字、词、句作为参照,并附以详细注释和文献索引。每篇之后的译者笔记犹如小型论文,别开生面。他说,当年开译之前,他泡了一周图书馆,查阅希腊文和拉丁文经典著作的英译本。“这就是学术翻译的方式。从一开始,我们就面向学者和研究者。”
在倪豪士看来,翻译是西方汉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在《史记》的译介中,他们能发现一些易被忽略的问题,更能培养新的汉学人才。他说,他培养的博士生,三分之二都是非常优秀的学者。“学术的薪火相传是最令我满意的,这比著述或其他任何东西都更重要。”
他说,30多年来,从注释、翻译到研讨,已有近200名研究人员参与了《史记》全本译介。值得一提的是,除多名中国史学家外,来自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俄罗斯和韩国等国的汉学家也参与译事。“这是一支国际化的团队,我们至今仍在一起工作,因此经常需要克服时差困扰。”
西方与东方,毋需对调视角,亦可相遇而非相离,互补而非对立。而在多年译介和研究中,他不时发现,国际汉学家的关注点常有中国学者未能留意之处。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外来者,在每种文化中都能见当地人所未见,这始终是事实。我们站在你们的传统之外,能够看到你们所忽略的东西。”
在倪豪士心中,司马迁是一个严格、能自我鞭策、有使命感的人。他尤其欣赏司马迁青年时期的“壮游天下”,也把在《史记》译介过程中自己的游历、结下的友谊视为人生收获。
倪豪士主编的英文版《史记》第十卷封底,印着《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报》的一段评介:“通过这样的著作,西方学术界和文学界将更多地领略早期中国的辉煌和浪漫,并可更好地欣赏早期中国的伟大历史学家所呈现的人类教训。”
“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对理解21世纪的中国非常重要。”倪豪士说。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下一篇:最后一页
近日,央视大型工业纪录片《智造中国》播出,杰瑞精彩亮相,作为中国能源开发企业代表,展现了油气智慧开发硬核科技。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喜霍去病,愿同李白共饮、与杜甫为友,欣赏《论语》,但《史记》是心中
广铁集团8月31日宣布,受台风“苏拉”影响,从8月31日到9月3日该集团将
新华社哈尔滨8月31日电题:携手重建护林海——黑龙江林区灾后重建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