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经济 >
  • 一生只为做好一把芒擦藏刀

    2023-07-07 11:44:54 来源: 青海羚网

更求普措在“饼廓”上雕配饰。 罗丹 程宦宁 王晶 摄

更求普措抱着他制作的藏刀,满是自豪。 罗丹 程宦宁 王晶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前,在玉树流传着一句民间俗语:“不齐四物非好汉。”这四物分别是藏刀、火镰、鼻烟壶和护身符。其中,藏刀作为康巴汉子力量、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藏刀已成为非常时髦的旅游纪念品和馈赠礼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也被人们津津乐道。

夏季的一天,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结古街道的一个院落里,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藏刀手艺人更求普措的手臂上。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敲击声和一闪一闪的金光,经受千锤百炼的藏刀配饰即将成形。

走进工作室,金属碰撞之声盈耳。两三张桌子上摆着一个个直径约30厘米的“饼廓”。“饼廓”形似河湟地区的大锅盔,是一种起固定作用的辅助工具。更求普措坐在桌前,用刻刀和锤子精心雕琢固定在“饼廓”里的藏刀配饰,身旁还放着大小不一的铁锤、铁钳、钢剪和钢锉。他手下这些浮雕式的精美配饰将用于装饰刀柄和刀鞘,精雕细琢也是制作芒擦藏刀(芒擦,是更求普措所在家族的名称)的重要一环。

“就是喜欢做藏刀。”说起藏刀,56岁的更求普措眼里有光,话语滔滔不绝,“制刀首先要准备材料,包括金、银、红铜、黄铜、铁、木材、牛角等……”

从制砂土模子、冶炼、模具翻铸、敲抠大形、焊接组合、锉磨整形,到精雕细刻、抛光、组装及镶嵌,芒擦藏刀需要历经十几个环节才能制作完成。刀身以钢材锻制而成,刀面光洁,刀刃锋利无比;刀柄用木料制成,缠以铜丝或银丝,起到装饰和防止打滑的效果,柄尾多为朵云形;刀柄和刀鞘的中部包着兽皮,镶嵌着浮雕式的金银配饰,錾以龙凤、花草、几何吉祥纹样,再缀上醒目的珊瑚、琥珀、绿松石、猫眼石等,十分富丽华贵。

古老的打制工艺,让藏刀显得古朴、凝重、厚实,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这些复杂的工序经过几十年的沉淀,早已烂熟于更求普措的心中。

少年时期,更求普措自学绘画,17岁拜师学习唐卡、藏式面具制作技艺,28岁跟随著名匠人洛久正式学习制刀技艺,这些为他成为玉树藏饰金属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俯首、屏气、凝神,刻刀游走于配饰之上,精神沉浸在方寸之间。学徒时期,师父沉默寡言,但对技艺的要求很是严格。更求普措每天跟在师父后面,认真观察学习。刻的过程,也是炼的过程,锤炼的不仅仅是手上的功夫,还有人的心智。

制刀是条辛苦之路,要收起浮躁的心,安安稳稳地刻好每一条细碎的花纹。被问及是否想过放弃时,更求普措说:“虽然磨破皮和指甲是常有的事,但是从来没想过放弃。”

时至今日,芒擦藏刀的锻造仍然保持着以“选材、制模、炼化、雕纹、组装”为主要流程的传统,几十道工序全部以手工完成。斗转星移间,更求普措锻造了上千把藏刀,有月牙形的女式藏刀,刀刃如霜的男式藏刀,还有历时7个月才完成的被称作“藏刀王”的镇店之宝。他说,每当倾心锻造的藏刀新鲜出炉,那种喜悦感,就如同“亲眼见证婴儿的诞生”。

现在,为了感受这古老的藏刀文化,不少人慕名而来。“有人对制作藏刀感兴趣,我们就教学。”更求普措说,只要一万个学生中有一个人愿意坚持做下去,对于这门手工艺的传承都有莫大的帮助。

从创业至今,更求普措将技艺传授给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徒,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他的工坊被挂牌为青海省文化旅游产业基地、玉树州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基地和州级非遗传习体验店。

在众多学徒中,更求普措最满意的还要数自己的儿子了。他说,儿子懂汉语,懂技术,比他厉害,将来肯定能把这门手艺传承得更好。

“传承很重要,保护也重要。”更求普措说,放眼整个涉藏地区,玉树藏刀特色鲜明、独树一帜。手艺不仅要传,更要守,他觉得玉树人一定能用匠心匠气在保护和传承中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
  • 河湟社火“打钱棍”

    2023-07-07

    打钱棍吴海红摄“打钱棍”也叫钱棍舞,是河湟社火中的一种群体性舞蹈,